醫療網訊息

工商時報》癌症化療後手腳麻木 針灸藥浴可緩解

改善化療後引起的副作用,可請教專業中醫師進行協助。圖/freepik

65歲楊大姐前年罹患淋巴癌,因發現的早且順利進行化療,目前穩定追蹤中,但化療後的手腳麻木情形卻讓她困擾不已,因而來千瑞醫師的門診尋求協助。

化學治療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CIPN) 是癌症治療中常見的副作用,可能在治療過程或是完成化療後出現症狀,通常會隨時間逐漸改善,但也有些民眾不適症狀持續多年,影響生活品質。

什麼是化療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

當罹患乳癌、肺癌、腸胃道癌症或頭頸部癌症,使用長春花生物鹼類(如vincristine)、紫杉醇類(如Paclitaxel)或鉑金類 ( 如 Cisplatin) 等化療藥物來進行癌症治療,可能會引發周邊神經病變。出現肢體末梢麻木、刺痛、觸覺異常、對溫度敏感或皮膚搔癢的症狀,有些民眾會反饋覺得自身手腳好像穿戴手套襪子,因為感覺變得不敏銳,甚至造成下肢輕度無力,對於罹癌後民眾又再次造成生理及心理上的負擔。

中醫觀點

門診中,如果遇到這類患者,千瑞醫師通常會先歸類為「痹症」。中醫理論談「痹症」,指的是經絡氣血阻塞不通而形成的手腳麻木、感覺異常或屈伸不利。當局部氣滯或血瘀,則氣血無法正常輸送到四肢,肢體末梢濡養失常,不通則痛,就會出現麻木搔癢刺痛的狀況。中醫古籍《黃帝內經》提到:「肝主筋、腎主骨、脾主肉」,針對筋骨或四肢肌肉的問題,我們會從「補肝腎、養脾胃、益筋骨」的方向來著手,其中針灸治療、服用中藥或足浴泡澡,都能逐步改善患者的狀況。

針灸、中藥、足浴可改善化療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

由於化療後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多發於肢體遠端,千瑞醫師通常會選擇肘膝以下的穴位,尤其遠端的腕踝關節還有手指腳趾部位更會加強取穴。例如曲池穴、手三里穴、合谷穴、八邪穴、陽陵泉穴、足三里穴、解溪穴、八風穴等,會依照患者的狀況進行調整。除了規律的針灸回診治療外,也會提醒患者針對這些穴位或區域進行穴道按壓或藥布敷貼,讓筋骨肌肉靈活舒暢。

而中藥也可以來幫忙,首先使用健脾益胃藥物來幫助術後民眾修復機體,有胃口可以進食才有體力面對各類狀況。而治療痹證常用方劑有蠲痹湯與獨活寄生湯,抑或是單味藥材的加減如獨活、川芎、杜仲、牛膝、雞血藤、赤芍、當歸、乳香、沒藥、桑枝、牛膝或延胡索等等,可以活血舒經、化瘀通絡、或行氣止痛。不過必須提醒民眾,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加上化療後機體的狀況差異很大,一定要由專業醫師協助才是最適切的治療。

另外,《黃帝內經》也說:「人之衰老始於足,足血盈則身心健。」在中醫十二經絡中,足部循行就包含六條經脈,因此千瑞醫師也鼓勵民眾藉由溫水足浴或中藥藥浴來改善化療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可以強化經絡氣血運行、促進血液循環、濡養肌肉筋膜。理想時間為一次20分鐘左右,一週進行2到3次。同時水溫控制應在攝氏38度到42度之間,尤其化療後的民眾由於末梢循環變差,觸覺溫覺不敏銳,更要注意溫度避免燙傷。記得足浴後補充水分,以免出汗脫水。

(文/黃千瑞醫師,崇學馬光中醫診所)

黃千瑞醫師,崇學馬光中醫診所。圖/黃千瑞提供

※ 原文轉載自 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