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FOR_EVERYOUNG10、GETTY
今天(11月22日)是「小雪」,為冬季的第二個節氣,同時也表示氣溫明顯下降,某些較寒冷的地區也開始降雪,而台灣地處副熱帶氣候,雖然白天舒適溫暖,但日夜溫差大,更容易讓身體抵抗力變弱,容易被寒氣入侵,此時該如何保暖,攝取哪些食物?BAZAAR邀請到中醫師來告訴大家。
ARTFOLIOPHOTO//GETTY IMAGES
明華馬光中醫診所中醫師魏子善指出,除了適時添加衣物,也要做好足部保溫,在室內記得穿上襪子或拖鞋,避免雙腳直接接觸冰涼的地板。而適時補充陽氣也是非常重要的,補充陽氣最好的方式就是曬太陽跟足浴。曬太陽可以挑選早上6-10點來進行,此時的紅外線可以讓人體溫熱起來,有助於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
RIDOFRANZ//GETTY IMAGES
魏子善中醫師也建議大家可以足浴保健,促進血液循環,像是清朝乾隆皇帝的養生要訣裡也非常重視足部,他的足部保養法是「晨起三百步,晚間一盆湯」,這一盆湯指的就是足浴。
不過足浴並非用熱水泡腳就好,必須注意以下幾個重點:
1.溫度:冬天以42度左右為宜
2.高度:最佳的位置是要泡到腳踝3吋以上,也就是腳踝上約10~15公分處,如果腳桶盆夠深,則可以增加水量到小腿肚。
3.內容物:可以使用溫熱去濕的中藥,如:艾草、乾薑、獨活、牛膝…等,搭配活血的紅花、丹參來使用。
4.時間:泡腳的時間以15分鐘左右為佳,可以微微發汗,但如果有流汗過多或感覺虛弱的狀況則要立刻停止,以避免發生眩暈。
5.禁忌:腳上有傷口,高血壓、心臟疾病或是經常頭暈的民眾最好在諮詢您的中醫師後再進行泡腳。
JOGY ABRAHAM//GETTY IMAGES
飲食裡魏子善中醫師指出在中醫的觀念裡,冬天屬腎,腎主封蟄,因此要減少過度消耗精神與體力,避免此時才開始進行高強度運動,例如:HIIT高強度間歇訓練和TABATA間歇訓練,若冬天耗損過度,春天來臨時就比較容易引發病徵。
腎臟的代表色是黑色,吃的方面就可以挑選黑色的食材來保養腎臟,黑米、黑棗、黑豆、黑木耳、香菇、烏骨雞..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不過也提醒大家因為每個人體質不盡相同,可先詢問專業中醫師後再行食用,才不會補錯了又傷身。
SMIRART//GETTY IMAGES
在中醫裡頭也指出按摩穴道可以促進身體的氣血循環來保養身體,魏子善中醫師也推薦兩個穴道保養,幫助養腎又能提升血液循環。
NAKED KING//GETTY IMAGES
湧泉穴
- 位置:位於腳板,在第二、三趾趾縫與腳跟連線的前1/3凹陷處。
- 功效:提升腎機能,讓血液可以往足部流動,增加整體循環。
- 按摩方式:用大拇指或食指關節在湧泉穴位置順時針畫圈按壓9次,然後逆時針畫圈按壓9次,休息10秒後再重複上述動作,總共3次。
命門穴 - 位置:在脊椎上,肚臍的正後方。
- 功效:調節督脈經氣,達到溫腎陽及促進腰部血液循環的效果。
- 保養方式:可交替用按壓、揉壓或敲擊的方式來刺激腎俞穴,每日約5分鐘。
專欄轉載自:baza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