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肌少症肥胖,中醫幫助增長肌肉

中醫減重 2024-07-01 作者:陽明院 陳佳伶醫師

一般說到「肥胖」時,通常會想到體重超重。然而有種症狀是「肥肌少症肥胖(Sarcopenic Obesity)」,指的是肌肉量低下(肌少症)與過度的體脂肪累積(肥胖)同時存在於一個人身上。這種情況下,即使體重可能在正常範圍內,肌肉量卻明顯不足,同時體脂比例偏高。

 

肌少症是什麼?

《黃帝內經》曰:「痿謂痿弱,無力以運動。」痿是指肢體痿弱不用,也就是與現代的肌少症有著相似的概念,那肌少症到底是什麼呢?顧名思義就是肌肉量持續流失使人無力、消瘦,導致日常生活中出現活動困難。一般人的肌肉量在30歲時會達到高峰,之後便隨著時間減少,50歲後更是以每年減少1∼2%的速度迅速流失。

 

中醫觀點看肌少症

以中醫的觀點認為,肌肉的生長和進行各種動作與『脾』的運化有著密切的關係,「脾胃虛弱、氣血虧虛」是老年肌少症的主要病因,脾氣虛弱則肌肉萎縮無力,此時就會出現身體軟弱以及各種痠痛不適,所以補益脾胃和氣血便是一個重要的關鍵!臨床上常以「六君子湯」、「十全大補湯」、「補中益氣湯」等方劑為主方,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狀況擇以適合的藥方,並針對個別狀況增減藥物以進行調理,除此之外,針灸治療亦有助於刺激肌肉的血液流動,從而支持肌肉的生長和修復,也有助於減少肌肉酸痛並縮短恢復時間。

 

日常穴位按摩,幫助提升肌力

除了接受完整的中醫治療之外,也建議肌力較弱的患者平日在家可以進行穴位按摩,以刺激肌肉的血液循環,並放鬆張力減少痠痛,常用的穴位有:合谷穴、足三里穴、委中穴、三陰交穴,尤其是足三里穴尤為重要,中醫認為「治痿獨取陽明」,陽明胃經為五臟六腑之海,是人體營衛氣血的來源,所以預防肌少症首重陽明經的穴位。

 

飲食與運動,幫助增強肌肉力量

中醫對於肌少症的輔助在於延緩衰弱,並減緩痠痛,不過要達到增強肌肉力量的根本仍需要適當的運動和健康的飲食,不同的運動類型有不同的益處。

 

有氧運動

  • 能強化肌耐力、維持基礎代謝率。
  • 快走、慢跑、游泳、騎腳踏車

 

阻抗運動

  • 能增加肌肉合成、提升肌力
  • 毛巾操、爬樓梯

 

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並搭配不同的運動類型,對於肌肉的生長修復有著極大的幫助。

 

適時補充蛋白質

在運動之餘,根據自身的體重,以1公斤體重補充1.2公克蛋白質的份量,適量地補充蛋、豆漿、牛奶、豆腐等攝取優良蛋白質,幫助肌肉合成,以穩固身體的肌肉量。

肌少症為老年人的失能殺手,若能早日發現需要介入治療的患者,透過中藥調補加上穴位刺激,使氣血充足,便能延遲病程發展,再搭配運動和均衡飲食,恢復肌肉功能與肌肉量,使生活品質能更加提升,享受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