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氣養生
-
中醫師教你小暑養生要點
日期:2024-06-26 作者:潮州院 徐丞彥醫師
「與天地相應,與四時相副,人參天地」,小暑時節,天氣熱,人也跟著心浮氣躁,體內臟腑的溫度也會跟著提高,若此時熱悶在身體裡會使代謝速度增加,也加速體內營養物質的消耗和代謝廢物的堆積,中醫的「壯火食氣」即是如此,人容易因此變得疲倦甚至昏沉。這時身體散熱系統會加速心跳,搭配肺臟的呼吸頻率使熱從鼻孔或汗孔排出。若心臟不健康會讓人體散熱異常,因此小暑時節養心相當重要。
-
中醫師教你夏至養生4要點
日期:2024-06-13 作者:藍田院 陳俐彣醫師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十個節氣,國曆6月21日這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是北半球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夏至時節過後,開始進入中醫所謂的「三伏日」,指的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日子,中醫認為此時陽氣極盛,為最適合調理身體的好時機。
-
白露防秋燥,食白來潤肺,最實用的中醫節氣養生法
日期:2023-09-07 作者:崇學院 黃千瑞醫師
「白露」是秋天第三個節氣,約在國曆9月7日~9月9日左右。曆書記載:「斗指癸為白露,陰氣漸重,凝而為露,故名白露。」說明自此節氣開始,天氣逐漸轉涼,清晨露水會凝結成一顆顆晶瑩透白的小水珠,所以稱作白露。
-
簡單3原則,處暑秋燥保養這樣做
日期:2023-08-17 作者:崇學院 黃千瑞醫師
每年的處暑約落在8月23日前後。「處」有終止的意含,「處暑」表示暑氣到此退去,天氣即將轉涼。然而台灣位居低緯度,此時距離天氣轉涼還有一段時間,如俗諺所云:「土暑以處暑後,天氣猶暄,約再歷十八日而始涼。」在這夏秋之交的多變天氣裡,生活作息也需跟著天氣滾動式調整,周亞錚醫師整理了簡單三原則,從日常開始養生、為迎接而來的秋季做準備
-
清涼消暑這樣做,中醫師教你「大暑」節氣養生法
日期:2023-07-23 作者:崇學院 黃千瑞醫師
從事房仲業的葛先生,由於需要帶看房子,室內室外進進出出,室內冷氣涼颼颼,室外溫度熱呼呼,下班回到家,出現好像發燒的感覺,身體覺得熱熱的、頭暈、疲倦、口乾舌燥。來門診就醫,才發現自己是中暑了,而且是陰暑,原來是當天氣炎熱,身體會流很多汗,當進到室內或車內的冷氣空間,溫差極大,中醫說的腠理就是毛孔急速緊縮,造成身體熱氣無法散出而中暑。
-
食白除秋燥,中醫師教你立秋保養原則
日期:2023-08-03 作者:光華院 吳奕璇醫師
一年的二十四的節氣是根據古人的經驗累積、歸納下來的。我們人類身為這個大自然中的一分子,其實深受天氣變化影響,所以了解節氣走到哪裡,不僅只是意識到時序變化而已,更可以根據節氣來調整自己生活的步調,健康快樂的過好每一天!
季節交替最容易引起人體各處的不舒服,即便是生活在亞熱帶/熱帶氣候的台灣,夏天要交替到秋天時仍然要好好照顧自己,以下要教大家幾個秋天養生指南! -
小滿養生首重脾胃
日期:2023-05-18 作者:佑昌院 王彥喬醫師
小滿,是二十四節氣中夏季的第二個節氣,每年5月20-22日之間。《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滿者,物至於此小得盈滿。」其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農家則是從莊稼的小滿里憧憬著夏收的殷實。
-
立夏節氣養生,來看中醫首推「護脾」
日期:2023-05-04 作者:崇學院 黃千瑞醫師
立夏,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通常是國曆5月5日到5月7日之間。《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說:「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到了這個時節,天地陰陽之氣相交,是一年中陽氣旺盛、萬物繁衍茂盛之季,植物開花結果。同時順應晝長夜短,民眾可以晚睡早起,不過這裡的晚睡不是凌